之前去鹿港雨傘店光顧拿了幾支大傘,店家強調有在幫人修理傘,家裡有不錯用折傘骨架斷了,本想丟了可惜,趁有時間騎車去送修,經中沙南寮
龍井中央路農路上稻穗正成熟
烏溪中沙大橋上望西濱快速道路
火力發電廠
鹿港勅建天后宮
側殿八角門
鹿港藝文館原為萬春宮蘇府王爺廟,日治昭和3年(西元1928年)改建為公會堂,光復後改稱「中山堂」,曾經做為老人會館,修繕後已改稱鹿港藝文館。 藝文館屋頂棟架為木架構 搭配鋼桁架,上舖水泥瓦,山牆的部分則為編竹夾泥牆之作法。左邊牆面有一木碑「鹿港公會堂記」,由當時「櫟社」社長傅錫祺撰稿,鹿港仕紳莊太岳敬書,內文敘述興建始末及當時地方仕紳的捐款碑文,是藝文館的重要文獻。藝文館現由鹿港鎮公所負責管理。
鹿港藝文館前的磚牆
鹿港柑仔店
桂花巷內新開店家
已近午市場內來碗麵線糊
手工麵線好吃
小朋友指定阿振黑糖桂圓饅頭
另一家老龍師香菇肉包
鹿港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,原為街上小廟,清乾隆51年(西元1786年)遊擊陳光邦偕同鄉人遷建於現址。道光9年(西元1829年)日茂行後代舉人林廷璋及八郊人士率眾重修,於道光11年(西元1831年)2月落成,奠定了今日的規模。 鹿港龍山寺為有山門的七門三殿兩廊寺廟建築,平面格局方正。前殿前簷花崗石雕蟠龍柱,升降龍造型左右對應,簡潔渾厚,是石雕藝術的瑰寶。前殿背側突出歇山重簷屋頂的戲臺一座,戲臺內八角藻井彩繪精緻,結構嚴謹。正殿為歇山重簷式屋頂,殿前設有拜殿,前簷也有石雕蟠龍柱一對,為咸豐2年(西元1852年)重修所增建,造型較前殿蟠龍柱細緻。鹿港龍山寺建築配置採座東朝西,仿泉州開元寺規模興建,佔地1600 餘坪,為四進九開間殿堂式建築,大木作出自泉州溪底匠派整體建築空間由前至後依序為前埕、山門、內埕、五門與戲台、中庭、拜殿與正殿、後庭、後殿及左右二廂迴廊。 鹿港龍山寺自始建三百餘年間曾二次遷建,雖歷經四個朝代無數次的浩劫,仍能保有創建時之寺貌,而成為台灣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寺院,尤以建築藝術備受世界專家學者推崇,故得「中國建築學之寶」的美稱,為研究臺灣傳統建築必訪之地。
「福興穀倉」原為儲米之場所,匯集各區之米糧,是富饒的象徵。「福興穀倉」建於民國24年(西元1935年)左右,至今仍然保有完整傳統的「老虎窗」、粗糠穀和稻草、黏土所塑造而成的牆壁,已成為福興鄉重要的地景標誌。彰化縣可說是農業大縣,而福興鄉從日治時代起就是個農業大鄉,因此才能建立佔地近千坪的大穀倉。「福興穀倉」最珍貴之處是它的屋頂上,設置有「老虎窗」,可供通風和散熱之用,此一特殊的房屋結構,在建築上相當有值得欣賞之處。
彰化大元鹹麻糬
午餐孔廟意麵
湯意麵
燙青菜
豆包
今日騎乘路線
騎乘路程及高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